“叛徒!”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墙头草,两边通吃”
第二,申奥委员会发言人Tom Kelly表示:
而在此之前,优秀运动员受邀出任别国申奥形象大使,其实是常规操作。
2007年,花滑选手陈露,曾被邀请担任过索契申奥大使;
2012年,斯诺克选手丁俊晖,曾担任英国伦敦申奥大使;
申雪和赵宏博,也担任过韩国平昌申奥大使;
就像《乌合之众》里那段话:
谁摧毁他们的幻觉,谁就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承认吧,
谷爱凌的跌落,是肉眼可见的。
“真·天降紫微星”、“上帝为谷爱凌关上了哪扇窗”、“世界顶端的女性”……
火得一塌糊涂,以一己之力承包了整个话题热搜榜。
她跳出来告诉我们:
“由热爱抵达极限!”、“自信是可以学的!”
热爱式教育,积极式成功,越努力越兴奋,她带给我们观念上的冲击是耳目一新的、震撼的,也是让人佩服的。
但短短几个月后,方向就变了。
集14亿宠爱于一身的谷爱凌,风评直降。
外出跑步时,被路人强行拦下,要求合拍。
去国外参加时尚庆典,谷爱凌穿着抹胸小黑裙,躺着摆造型配合拍摄。
有人说她“卖弄风骚”、“性感可耻”。
大方自信走红毯时,更有人讥讽她:“精致的双面人,浓浓的金钱味道”。
某rApper在演出时,甚至直接拿谷爱凌开黄腔。
评论区更是骂声一片:
“果然还是外人!”
“挣完钱了就跑真开心”
……
为了回美完成学业,谷爱凌发文“谢谢中国”,也有人“鸡蛋里挑骨头”。
只因为说的不是“谢谢祖国”,被一众网友抠字眼,狭隘程度可见一斑。
一言一行,都要被人仔细“琢磨一番”。
从人见人爱到被网暴,谷爱凌做错了什么?
因为是女性,所以被荡妇羞辱;
因为接代言,被吐槽疯狂圈钱;
面对这些质疑,谷爱凌说:
确实,有些人是不信的。
但是,却忘记了她两年内夺19金5银4铜的战绩。
人们热衷于造神
也热衷于毁神
前段时间,韦东奕爆火,然后迅速“翻车”。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造神”过程。
随后又曝出“哈佛曾为韦神打破校规”。
还有网友扒出了他过于优异的履历。
优秀是真的优秀,但是被过度神化也是事实。
导致他不得不亲自出来辟谣——
1、没有帮博士团队解题。
至此,造神翻车。
但是舆论却没有停止。
不少网友以他平时“一手馒头一手矿水”的超凡脱俗,和“口齿不清、眼神呆滞、头发凌乱”不修边幅的形象,大放厥词。
人们擅于站在自己的位置,跟风扎堆地去歧视、排斥和他们不同的人。
而之所以有偏见,往往是因为层次不够。
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也是有罪的。
韦东奕不过是像武侠世界里痴迷武功一样极度热爱数学的人,他绽放的地方不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而在于纯粹的学术领域。
想起来陈鲁豫曾经说过的那句话:
毁神的“狂欢”,一再重演。
因为摸了一下车门把手,就被骂忘本。
口诛笔伐下,好像疫情失控,全是张文宏的责任。
有人不乐意了:“张文宏也干这事?”、“钱多了,人就没品”……
质疑之下,张文宏不得不出来辟谣:没有什么别墅,现金奖励也全部捐给了青年基金会,为青年医生提供支持。
好像他们必须清贫、必须无私奉献,否则就是敛财、暴利,配不上为人民服务的称号。
2004年,刘翔打破世界纪录一战成名,创造跨栏神话,被称为“亚洲飞人”
一夜之间,从体育英雄到逃兵懦夫,遭到千夫所指。
至今没有等来一个道歉。
人们喜欢造神,因为神无所不能,人们也喜欢看神跌落神坛,达到畸形的自嗨。
在网络可以杀死一个人的时代,做一个谨言慎行的独立思考者,很有必要。
全民参与审判的时代
声音响亮未必是正义
谷爱凌在这次时代杂志峰会上表示:
“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选择代表中国”。
为什么我们展现的不是包容,而是赤裸裸的恶意、仇视和诋毁?
《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对此事评论道:
这才是我们国人应有的高度和智慧。
勿让恶意的揣测,摧毁我们的道德观。
勿让言论自由,成为摧毁他人的利器。
语言是有力量的。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出言有尺,做事有余,是我们该有自觉。
未经旺旺屋正式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