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采访到唐山暴力事件的主犯陈某志的妻子。
还没有看到官方出具的伤情报告。
“当时那女的要说一句‘求怕累’,就没事了”
“那男的碰那女的一下子,那女的怕啥来啥”
全程嬉皮笑脸,开怀大笑,对受害者没有半点尊重,还表示:“越发我越火”。
妄图吃人血馒头,遭到网友怒骂,意识到风向不对后,站出来解释:
还表示自己如果在现场,也会施以援手。
前后两幅面孔,但无意间透出来的恶意,却让人发憷。
也给所有妄图为了流量,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道德的底线的人,敲响了警钟。
做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要拿受害者开玩笑,更不要以“正义之剑”,刺向无辜者。
被网暴、威胁、恐吓、“送花”,老板娘本人快被这些“正义的怒火”逼疯了。
她哭诉着发视频澄清:
网友攻击我,我现在无法生活了。 我现在已经要崩溃了,我已经要疯了,我无法生活了,我现在去找哪里说理呀。”
愤怒是一种本能,但是不能没有边界。
但面对这些汹涌而来的恶意,显得既无奈又无力。
TA没想到,自己好心把视频发出来,反倒遭到了网暴。
不少人跑到BOY直播间,留言:“寿衣”、“劳改服”、恶霸同款……把值班的女主播当场气哭了。
何必为难打工人,看到这类事件愤怒在所难免,但不要让愤怒所过之处,伤及无辜。
有错的不是衣服,而是施暴者本身。
不是手指一点,就是正义。
真正追求正义的人,是希望施暴者受到惩罚,而不是借由心中满腔的戾气,发泄自己的愤怒。
有的人施暴是用枪,有的是用拳头,有的是用酒瓶,还有很多人,是用键盘。
当我们在键盘上打出一个个尖锐的字句,将语言暴力指向无辜的个体,这种暴力与打人有何异?
他们说,女生不该拒绝、不该反抗,更不该用酒瓶砸施暴者,而是要圆滑、要低眉顺眼、要顺从。
甚至说,女生的那一酒瓶就是悲剧的根源。
但也更容易忽视当下的情景。
第一,当被咸猪手性骚扰,还来不及反应,一巴掌就呼了过来的时候,反击是人的本能。
女孩根本想不到,在公共场合拒绝性骚扰,在那么多人在场的情况,施暴者也会大打出手。
最直观的就是,施暴者动手在先,后来女生瘫倒在地上已经无力反抗的情况下,施暴者依然在往死里打。
恶人不按套路出牌,无论反不反抗,都不是事情的导火索。
因为他已经盯上她了。
你顺从,他可能得寸进尺。
你圆滑,无良者可能污蔑你勾引他。
而其中一个罪犯的证词却是:“她不该在被强奸时反抗,她应该安安静静地接受强奸。”
这是什么混蛋理论!
站在上帝视角去回放,我们很容易站在道德制高点,高高在上地去分析、去指责当事人,但真的当我们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未必能做得更好。
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位蓝衣女孩,让人动容。
但是当白衣女孩被打得面目全非,被拽着头发拖在地上走,被狠狠踹头的时候。
她也很柔弱,但是对女孩遭遇的共情和感同身受,让她看不下去。
事后蓝衣女孩报了警,因为不放心,后面又坐车折返看到暴徒被带走才松口气。
但是网上有人说:“胆小鬼男朋友”。
还指责了现场无动于衷没有勇敢站出来的群众。
比起见义勇为,我们更鼓励见义智为。
在确定有能力反击的情况下反击,或者大家团结一致的情况下制服恶人。
而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报警和取证,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但无论是“教育”受害者不该反击,还是谴责旁观者的“懦弱无能”,都只是事后诸葛亮,是把攻击的范围扩大,将伤害波及到了无辜者身上。
而自始至终,我们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施暴者。
我们痛斥恶行,反对一切暴力。
但不能搞错了对象、模糊了边界,任由网暴者利用群众的愤怒转移矛盾,带歪了事件本该关注的焦点。
不要挥刀指向更弱者,喷发的情绪更不该走向错的方向。
让正义刺向作恶者的痛处,不要让正义沾满鲜血。
疫情之下,因为需要给老父亲送饭,她求助了外卖小哥。
而外卖小哥为了送餐突破了重重关卡,电瓶车没电了,还走了27.5公里的路。
但是随之,恶评如潮水般将她淹没了。
“人家帮了你那么大的忙,你怎么好意思就拿出二百块钱?”
“上海人都这么小气吗?”
“善良就这么廉价吗?
很多人凭着替天行道的正义感,理直气壮地指责、谩骂。
有多少网络暴力,打着正义的旗号?
很多时候,我们自诩正义脱口而出的话,其实充满了破绽,变成了另一种作恶。
捅出去的刀子,是收不回来的。
身体上的伤害,有一天或许可以痊愈,但心理上的伤痛,却难以抹平。
不要让网暴,污染了正义。
未经旺旺屋正式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