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调解,两兄弟同意每月轮流赡养陈阿婆7天。
一个月后,黄某干脆让妻子将母亲送去了还在哺乳的妹妹汪某香家。
经鉴定,老人是因饥寒交迫诱发多种疾病身亡。
最终,黄某被判遗弃罪获刑七个月,黄某不服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操劳一生,6名子女却无一人可依靠。
被当作累赘的陈阿婆,会是何等心寒。
被饥寒推向死亡时,又该是怎样的无助和绝望。
看到这样一个评论:
直到一位老奶奶告诉她:
后来不幸患上淋巴癌,住了两次院后回到老家。
被救起时,他的双脚满是鲜血。
有人说:
对于父母来说,比老去更可怕的,是对于子女再也没有价值,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和姐姐东拼西凑,才筹齐了手术费。
一次,在背父亲去厕所时,父亲轻声说了一句:“原谅爸爸。”
《时间都去哪了》中唱道:
一声“爸妈”,一生牵挂。
他们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又在耗尽自己的最后一丝力气为子女操劳。
阿婆胡兆翠,八十几岁的高龄,本该是享清福的年纪,她却推着小车卖炸物,一干就是十几年。
她原本不必如此辛劳。
多年前,下岗的小儿子想做生意,卖掉了阿婆的房子,还让阿婆出面借了90多万外债。
谁家的钱不是辛辛苦苦挣来的!”
没了自己的房子,就住在9平米大小的门卫室里,烧菜就在门口搭个小台子,上厕所就去400米外的公共厕所。
每天下午出摊,两个油墩子5元,一份臭豆腐5元。
唯一能让阿婆流泪的,也是自己的子女:
“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心那么狠。”
“还一个少一个,等还完了钱,我就不做了。”
阿婆曾说,到今年2月债就还完了,她的任务就完成了。
曾看过一个名为《那是什么》的短片。
长椅上,年迈的父亲指着不远处的麻雀,问身边的儿子:“那是什么。”
儿子回答:“那是麻雀。”
父亲却像没听见似的,反复又问了几次“那是什么”,儿子的语气一次比一次不耐烦。
最终,儿子爆发了:
儿子问了我21次‘那是什么’,而我也回答了21次‘那是一只麻雀’。
儿子沉默了。
其实,父母要的真的不多。
他们不指望你大富大贵,也不需要你功成名就。
他们要的,不过就是一份陪伴,一分耐心。
如同我们还在孩提时,他们对我们那样。
树落叶子,有长新芽的时候,人长白发,就没有再黑的时候了。
父母,都逃不过老去的那一天。
小时候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如今,我们也该成为他们最坚实的依靠。
未经旺旺屋正式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