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咋说了就不听呢,做事不过脑子啊”
你好好跟他说,他不听,非要吼,甚至打一顿才管用,很多父母实在是被孩子整得没辙了。
吼了孩子吧,孩子难受,自己心疼。
好比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劲使不上。
面对“不吼不乖”的孩子,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好?
结果孩子好像没听到似的,边吃边玩,十分钟过去了,才吃了一小点。
最后,孩子哭着把饭给吃完了,一场吃饭风波到此结束。
吼骂好像很有效,所以我们常常把它当做我们管教孩子的“武器”。
不写作业,骂一顿就好了;
放学回来晚了,吼一顿就好了;
玩游戏玩得废寝忘食,打一顿就好了。
孩子不听话、叛逆怎么办?
“吼一顿骂一顿就好了,反正好好说孩子也不听”,是我听到和见过最多的答案,但也是最扯淡的教育。
骂完之后母亲转身离开,孩子在原地站了两分钟,然后转身跳下了楼……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受得住这样的恶语伤人。
确实如此,教育,是对父母的一场修行。
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进,另一边出。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在好好说话,但孩子却充耳不闻。
其实是我们用错了方式,把沟通变成了单向的说教、命令、唠叨和批评。
孩子在父母这里得不到倾听和理解,自然觉得父母不胜其烦。
真正有效的沟通,要把话说到点子上,孩子才会听。
父母会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当我们把:“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
把这句:“这题你不是练好几遍,笨得喔!”
调整为:“你不笨,是这题得练好几遍喔!”
语言是有力量的,好的语言会滋养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从心里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包容。
而那些带有命令、讽刺、责备意味的话语,听起来十分刺耳、难听,犹如一把利剑,直接刺进了孩子的内心。
究竟根本,其实我们父母“站错了位”。
成人本位:大人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给孩子设定要求,达到了就是好孩子,没达到就是孩子没用心、没认真、没用……
这样的话传进孩子的内心,是温和的,也是有温度的,孩子能从中感觉到父母的关心。
但是,如果我们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给我立刻回家!听到没”。
这种命令式的沟通,会让孩子感觉你在限制他的自由,逆反心理也就来了。
话未说完,就能从中感受到贬低和责备。
父母的嘴,决定孩子的路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你说他没用,孩子就会真的相信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小孩。
父母的嘴,决定孩子的路。
未经旺旺屋正式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