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意义的社交会提升人的认知层次,但是无意义的社交只会磨光自己的闪光点。
原本有趣的你,很可能因为无效社交而陷入困顿。
你战战兢兢,磨灭掉自己所有的闪光点。
-02-
对方不认可的付出,都属于自我消耗。
-03-
总有人说,现在成年人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因为上有老,下有小。
因为海浪滚滚,我们有父母,有孩子,我们需要让他们安稳地生活在这片汪洋里。
-04-
有句话说,爱是原谅,不翻旧账。
看似正确,但细思极恐。
一碰还会疼。
-05-
有些人看起来冷漠无情,实则内心温暖。
-06-
“你能借我点钱吗?”
“我孩子马上要上大学了。”
当他答非所问的时候,你也不必再追问,因为他已经委婉地拒绝了你,多问也无益。
给对方和给自己保留体面,是答非所问的另一个意思。
-07-
一个固执,不愿以开放心态了解新事物的人,你跟这样的人说任何,都是徒劳无功。
记住一句话,无视真理的人,真理也同样会无视他。
-08-
会说话,不代表会沟通。
幽默感,不代表可以肆无忌惮地说话。
不分场合,不顾他人感受的幽默是自嗨式的愚蠢。
-09-
你不必苛责自己,觉得自己心智不成熟。
但我要提醒你的是:
与其不断地陷入自我内耗,不如努力建立自己的心智系统,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别那么玻璃心,别那么战战兢兢,接受别人比自己好,努力让自己更好,才是一个流动的健康状态。
-10-
无休止的欲望,是压制我们通往幸福的利器。
给欲望按下暂停键,你收获的可能会更多。
-11-
当愚昧成为主流,清醒的人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我最欣赏的一种人就是:
即使认识到自己渺小,仍然不放弃自身应扛起的良知和责任,并坚信星星之火终可以燎原。
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要做就做那一少部分的勇敢者。
-12-
“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总监,肯定是有后台”;
“她穿得那么朴素,还背了那么贵的包,包肯定是假的”;
“他学习那么差,人品肯定也不咋地”。
这样的偏见生活中随处可见。
总是用固有思维去看待一件事,就会一直稳固地沉浸在个人偏见里。
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不打开自己的思维去接纳和思考更多可能性,就会一直在错误归因里。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是做人起码的底线。
-13-
同样的道理,你对某件事情抱有的疑问越多,你所恐惧的事情也就越少。
通过提问去解决问题,永远都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要义。
-14-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里写:
看透不说透,不是傻,是纯良。
话到嘴边留半句,是格局,是修养。
保持钝感力,有时候反而是一种超能力。
-15-
如果无法实现最初的期待,内心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有时候,生活就是充满了玄学,越刻意越得不到,无心插柳反而柳树成荫。
既然无法决定结果,那就做好当下的每一步吧。
写在最后:
认清自己的人,大都不会过得很差。
不盲从,不依附,不逼迫自己。
这样的人,才算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未经旺旺屋正式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