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和他们在苏州有过密切接触史。
25日当晚确诊阳性。
立马展开全员核酸检测。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整个校园里,灯火彻夜通明。
心里热血奔涌。
这个夜晚,有很多故事,值得被记住。
有很多微小又温暖的感动,值得被收藏。
看到了有学生分享的一个朋友圈。
志愿者的回答出人意料:
大一,刚进校园不过俩月。
18、9岁的年纪。
无意间就碰到了这样一场大考。
却展现了超乎年龄的坚定与担当。
还有一名学生,是一名退伍军人。
就是快。
每个人都做好了大排长龙的准备。
然而到场才发现,不过就是几分钟的事。
本以为至少两天才能做完的核酸,已经做了大半。
不少学生,接到核酸采样的消息时,已经是下半夜了。
很多人早就睡了。
但还是立马从床上爬了起来,有条不紊地到达了学校的指定地点。
夜里的杭州,不过6、7度。
队伍里的孩子们,不少都只来得及穿一件单薄的睡衣。
可即便被冻得瑟瑟发抖,也毫无怨言。
有主见,有个性,要自由。
而现在,正是这群被认为最没有集体意识的孩子。
在大是大非面前,哪里有什么“自我”。
这些青年,凝聚力超强。
这个表格,是学生们创建的物资需求表。
条理清晰地罗列出了部分学生的需求。
让人感慨的是,表格里面,需要帮忙的并不多。
他们的反应,不输任何一个有过经验的大人。
这些青年,行动力超快。
所有医护,都是紧急集结。
有的还没来得及下班,就被派到了前线。
他们的累,我们懂,学生们也懂。
医护进场前,一群正准备排队做核酸的学生们看到了他们。
这掌声,是敬佩,也是感动。
这个场面,太戳心了。
隔着过道,学生和医护彼此相望。
一队,是勇敢。
一队,是希望。
然而,最让我触动的,还是记者们拍下的一个场景。
镜头扫过长长的队伍。
里面的不少学生,手里竟都捧着一本书。
借着路灯和微弱的月光,埋头苦读。
仿佛这一场变故对他们来说的,恍如一梦。
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此般冷静与淡定。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走自己本该走的路,无论上天偶尔会甩来什么艰难险阻。
我扪心自问,疫情突发,做到不狼狈已经很难。
这些青年,内心远比我们想象得强大。
前天,浙大的灿若星辰灯亮了一整晚。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为每一个坚守的浙大人而亮。
这所全国顶尖的学府里,有着我们最好的青年的缩影。
他们有勇气,时刻都有冲锋陷阵的自觉和准备。
他们有智慧,关键时刻总能发挥出一己之长和奇思妙想。
他们有善良,总想着做点什么发出自己的光。
这个夜晚,并不闪耀。
但他们的热血和温暖,灿若星辰。
鲁迅先生说:
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
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
我们的年轻人,议酣血热,敢作敢为,不怂不怕。
可为、能为、有为。
他们早已成了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我们对青年总有很多的误解。
把他们的年轻当作无知。
把他们的热血当作莽撞。
把他们的目标明确当作不愿牺牲。
把他们的独立自主当作缺乏集体意识。
但事实并非如此。
是时候纠正一下对他们的看法了。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并不会符合我们的想象。
但却总能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黑暗降临,他们不畏惧去撕开一道光亮;
临危受命,他们也有自己的淡然与方向。
万里山河皆热血,神州遍地好儿郎。
定能山河无虞,安然无恙。
未经旺旺屋正式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