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憧憬,没有化为她提升自
我的动力,反而
让她把希望寄托在
网络上各种稀奇古怪的“偏方”上。
关于这条新闻,有一部分
网友将批评的火力
集中在“饭圈”“追星”上。
但也有一部分理智的网友,直言道
出了这出荒唐事的
真相:
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追星”让几乎所有孩子都心生向往。 但并非所有孩子都能够理智地追星,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父母适时引导,才能让孩子不走弯路。 青少年当之无愧成为追星群体中的主力,比例超过5成。 一则
17岁男孩疯狂借贷90多万元追星应援的消息,令人瞠目。
短短
三个月的
时间,小珲就因买偶像专辑、包
酒店、参加握手会等
原因,向朋友借了92万,却
无力偿还,朋友
不得不把父子二人告上法庭。
她曾追星
一年多,开销
高达6位数,光台历就买了100多本。
追星的那段时间,她收到的快递不计其数,里面装着偶像的各种周边、代言产品。 为了追星,王梦琪不仅花光了自己的奖学金和兼职攒下的积蓄,还从网上借了3万块钱,这让她
经常为了还钱拆东墙补西墙。
但告别饭圈近两年,她
还是没能填补追星在她
生活中
留下的窟窿,这让她悔不当初。
追星族大多
都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
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之所以产生崇拜、迷恋偶像的
心理,其原因并非无迹可寻。
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在认知、
情感和个性
发展中,去尝试接受另
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及外表形象等,并加以崇拜和模仿。
随后,会逐渐沦陷于明星刻意
打造出来的“
人设”,进而产生崇拜。
尤其是明星们营造出的学霸人设、温暖人设、努力人设,这些恰恰是青少年对美好向往的
内心认同。
撒贝宁曾说过一段
经典的话:
“追星,其实追的是自己。” 明星能够获得孩子们的崇拜和认同,是因为孩子们把明星视为“理想中的自我”,是他们未来
想要成为的
样子。
而在生活中,孩子
还会面临诸多学习的压力,以及由于压力而带来的负面情绪。
追星,也因此成了他们释放压力的泄洪口,与明星
一起疯狂,遗忘现实的纷扰,正如同一种疗伤。
追星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情绪的宣泄口,如同倾盆大雨的
日子里,
有人向我走来,为我撑起伞。这大概
是我觉得追星之最
幸福。
在我最黑暗痛苦的岁月,是
他的歌声宣泄了情绪,给了我力量,他让人间变得值得。
其实,很多父母平时忙于
工作,和孩子
之间交流很少,单纯认为只要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就能满足
需求。
最终孩子可能为了寻求“被
需要”而疯狂追星,以
补偿自己内心的情感缺失。
有人
曾经做过一项调查,
发现追星比较偏激和疯狂的孩子,大部分都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1
3岁的
女儿沉迷一位男明星,贴了一屋子他的
照片,在电视里、手机里只要看到这个明星,就兴奋不已。
孩子不仅没有愧疚,还
扬言“我就是喜欢他,他就是比
你们父母好” !
每一个性格叛逆、敏感、疯狂追星的孩子,除了环境的外部因素外,更多的是缺少父母温暖的陪伴和耐心的教育。 心有所爱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父母让孩子
懂得将偶像当作榜样,将崇拜变为动力,才是孩子
最好的追星。
想要孩子树立正确的偶像观,理智追星,父母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
当我们
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为了一个人而疯狂时,
不如先试着了解孩子的偶像,了解孩子为之沉迷的原因。
这样父母可以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更加愿意和父母
进行沟通。不仅增加了
亲密关系,同时也可以预防孩子过度追星。
在第十七届华表奖
颁奖典礼当天,一位
母亲陪着女儿一起为TFBOYS应援,表示支持女儿追星。
因为女儿很理智,也不
耽误学习,追星成了一种放松的
方式,女儿还会和自己一起聊很多。
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追星这件事上,
请不要焦虑,不妨多去了解了解,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与理解。
我的同事,婷婷妈妈,说女儿婷婷很喜欢张子枫,她就引导婷婷学习张子枫
身上刻苦、努力、追求卓越的
精神。
并且告诉婷婷,张子枫在拍摄综艺节目的同时也不忘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
婷婷看到如此优秀和努力的偶像,暗暗下定决心
也要考取自己心仪的大学。
果然,婷婷学习更有动力了,经过努力,婷婷顺利考取外国语学院。
引导孩子去向
优质的偶像靠拢,能让孩子从自身迸发出无尽的正能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偶像从明星
娱乐圈,扩大到更大的圈子。
例如,东京
奥运会获得跳水
冠军的
14岁小将全红禅,改写了亚洲田径历史的苏炳添,又或者是抗疫英雄
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与崇拜的“明星”。
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跟偶像一样耀眼而努力追寻,这才是孩子追星的最好姿态。 网上曾有人说:理智的追星就是把偶像当成
一面镜子,对着这面镜子去整理自己的衣冠。
正能量的偶像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激励孩子奋力追逐,努力活成偶像的样子,然后超越他。 最后,用舒婷在《
致橡树》里写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位孩子:
亲爱的孩子,愿偶像成为你人生道路的指明灯,愿你能和他一样优秀,一起灿若星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