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买车,买投资理财,买名牌衣服……
其中一位老人来到柜台后,要求转账300万,转账地点是远在黑龙江的一个账户。
大堂经理得知后,一边稳住局面,在贵宾室接待这一行人,一边暗中报警。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马旭是军中的一个传奇。
14岁从军,先后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她,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1933年,马旭出生在黑龙江省木兰县,此地贫穷而苦寒。
她的祖上虽然当过清朝的宫廷御医,并以医学传家。
本来就有些拮据的家庭,由于失去了顶梁柱,一下子坠入了万丈深渊。
日本侵略军早已占领了东三省,中国人不仅要忍受贫穷,还要忍受亡国奴的屈辱。
当时解放战争已经打响,解放军在东北招募军人。
木兰县在一年前就已经解放,因此也属于征兵范围之内。
对于性格倔强的马旭而言,她去参加解放军,可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
自幼生活在沦陷区的她,见多了日本人和地主资本家欺凌平民的嘴脸,胸中充盈着愤懑之气。
参加解放军,赶走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成为马旭年少时最大的愿望。
就这样,马旭跟随着部队辗转四战。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最危险的地方,都有马旭的身影。
她日益精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战士的性命。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将近而立之年的马旭结婚,本应该在当好军医的同时,过着相夫教子的惬意时光,
却未曾想,她执意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请求。
她要进行跳伞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空降兵。
这个请求让部队领导感到非常为难。
因此,慎重考虑之后,部队领导没有答应。
这个理由,让领导无法拒绝。
望着马旭坚定的眼神,领导斟酌再三:“那你就试试吧”。
试试吧。
没想到,这一试,不仅试出了中国首位女空降兵,还就此磨练出了一位军中发明家。
马旭的体能条件没法和男兵相比,她唯一的法宝就是坚韧。
经过疯狂的魔鬼训练,马旭在跳伞方面已经丝毫不输于男兵。
有了这种背心,等于给空降兵们加上了一道护身符。
她的军衔也越来越高,最后被授予大校军衔。
国家对于这位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军官,也是极为慷慨,多次给予专利奖金。
马旭退休之后,多年的积蓄,再加上国家发放的多项奖金,已经拥有高达1000万的资产!
然而,她却过得像一个穷困的农村老太太。
夫妻俩几乎不购置衣物,常年穿着迷彩服,每月支出只有一千多元。
马旭平日里穿得最贵的一双鞋子,价格也才只有15元。
不客气地讲,现在很多农村老太的生活水平都要比她高得多。
当年为了不影响军事训练,马旭牺牲了做母亲的权利,只为了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军人。
她的丈夫颜学庸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与她志同道合,始终尊重她的意愿。
虽然自己的生活十分简朴,但是马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守财奴。
她在某件事上十分大方,那就是支援家乡教育。
前些年,两人用发明奖项和积蓄在武汉市买下300平米的商品房,但马旭心中总觉得少点什么。
她常常梦见东北黑土地上的木兰县,梦到去世很久的母亲,梦见与母亲一起在地里挖土豆、拾柴禾。
老伴颜学庸说:“想家了,咱就回去看看。”
马旭沉思了良久,告诉老伴,自己想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
与老伴商量完后,两人决定把大房子卖掉,将积蓄全部捐给家乡木兰县。
经研究,决定将这笔善款用在教育事业上。
这一年,马旭85岁了,她想起14岁那年,母亲缝在她衣兜里的那枚铜钱。
马旭说:“如今我又把这枚铜钱交还给了‘母亲’,我感到无比心安。”
可以说,她这大半生,把青春和精力全都献给了国家。
到了本该享受生活的晚年,又把自己的一切全都捐给了人民。
“人民认可我,我就没有白活。”
这位中国首位女空降兵,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伟大。
马旭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时,组委会这样评价马旭: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
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未经旺旺屋正式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