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男主
找到她时,她
人已经没了,却留下了一堆未解之谜:
随着
女主过往经历
一层一层被揭开,各种势力
之间纠缠几十年的斗争,也渐渐浮出水面。
剧情一开始,
就是任重扮演的男主赵亦晨在
家里,
反复听一段11秒的录音:
八年
前,赵亦晨的
妻子在怀着
孩子的情况下,突然失踪了。
原来妻子的原名叫许菡,已经在
一年前溺水
死亡了,只留下一堆谜团。
不得不说,《第十二秒》的节奏
非常快,每一集的
信息量都非常大。
最难得的,全剧描写了许菡,以及在阳光之下、边缘之处的一群
女人,
曾经拼尽一切挣扎求生。
她们的可怜、可悲、可
爱和可敬,成就了这部剧更深一层的意义。
一些
低分国产剧中对
女性的刻画,
往往会流于表面,刻板而僵硬。
女主
就是傻白甜、真善美,女配们则是卑劣嫉妒、自私愚蠢等等。
但在《第十二秒》中,每一个女性人物,从女主到配角,形象都很立体。
她曾经也天真美好地向往着未来,但却
因为遇人不淑,被犯罪团伙用
毒品控制了。
每次她试图戒断后
逃离深渊,
都会被更强大的势力用更强劲的
药物拉回去。
但她不是全然的沉沦、邪恶,她也有过
主动争取、有过
善良的时刻。
比如,在和小许菡
相遇后,
是她亲手给
流浪的许菡缝起了衣服,也是她在许菡
心里种下了
一颗善念的种子,告诉她:
剧中另一个
重要的女性配角,是童年时期救过许菡的女警察吴所长。
当时的小许菡被人贩子们控制,对人非常警觉防备,用小刀划伤了来救助她的吴所长。
但吴所长并没有责备和生气,而是把她带到了自己家中,教她积极向上的道理,给她做新衣服,为她办入学证明。 不求回报地引她向善,给了她一段非常珍贵的温暖时光。
两人的闺蜜情是
如何建立起来的,剧中还没有详细的
展示。
但在生死关头,许菡是把孩子托付给了没有血缘
关系的闺蜜秦妍,足以证明两人之间的信任。
而后在危急关头,秦妍也
不惧危险,用自己的力量在关爱和保护许菡留下的孩子。
一个流落街头的孩子,她的命运是走向阳光还是黑暗,
往往都是身不由己的。
这些点点
滴滴的善意,对于身处黑暗之中的许菡而言弥足珍贵,
让她即便处境险恶也始终没有放弃向上、向善的
选择。
如此,她才有机会在脱离苦海后,重建自己的
人生,长成一个坚强而善良的大人。
除了女性人物的刻画,《第十二秒》另一个值得被
关注的特点,是敢于去呈现和讨论各种
社会现实话题。
但镜头并没有刻意渲染她们的悲惨,而是用快节奏的剧情,勾勒出问题的轮廓,避免了卖惨煽情带来的廉价情绪。 比如,人贩子们拐卖儿童后,会按照
孩子们的情况做不同的处理。
年纪小的就卖到偏远的地方,反正不
记得名字
也不会写字,过几年就算是知道自己是
被拐卖的,也找
不到回家的路了;
有的,就打残打傻带到街上去乞讨,博取路人的同情,
赚到更多的钱;
有的,
聪明一点“识时务”,
就被威逼利诱加入犯罪团伙,帮人贩子们放哨、协助诱拐。
还有剧中许多女性被拐卖到的九龙村,就是许多“盲村”的缩影。
妇女儿童被拐卖到村子里后,整个村子里的人都会
一起看管她们。
村民们
大多数是同姓,都是沾亲带故的,不认法律也
不懂法律,只知道
花钱买来的人,
不管是妇女还是儿童,都不能让她们跑了。
村里有常年放哨的人,一看到警察来了,藏人的藏人,闹事的闹事。
要
想从村子里解救出被拐卖的妇女孩子,对警察来说也不是一件
容易的
事情。
身边村民无时不刻的监视,让她们逃跑无门,几年、十几年过去后,希望一点点被磨灭,人也就此变得麻木了。
她们的挣扎、嘶吼和呐喊,被
轻易地归类为疯癫、泼妇、不安分,受到歧视和打压。
也随着她的坚强向上,在黑暗之中看到光明,在
绝望之中看到一线生机。
从这一点而言,《第十二秒》
区别于透过幸运的主角视角、俯瞰社会底层不幸的
故事,对不幸的命运多了一份真诚的悲悯和共情。
这种悲悯和共情,也是
我们期待在今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中看到的,期待在我们
生活中看到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